语言切换:

资讯中心
在这里,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金源环宇的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

三亚:智能机器人“上岗”种田

发布日期:2023 / 11 / 13


田谁来种?地谁来耕?在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南京农业大学南繁智慧农场示范基地(以下简称基地)里,答案是智能机器人来做。

11月23日,基地的一块耕地内,只见技术人员按下启动键,伴随着突突的声音,无人驾驶的耕地机迅速规律地进行旋耕作业,作业精度达到厘米级。在基地的另一个水田地块内,满载水稻秧苗的插秧机“整装待发”,技术人员按下启动键,插秧机不断前行,一行行秧苗被齐整地插入田中。

“传统插秧机需要两人操作,一人驾驶,一人摆秧,而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根据定点信息设置的行驶路线,一个人在场外操控就可完成全部工作,每小时至少完成7亩插秧,又快又精准。”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张小虎透露,海南水稻种植密度高,一年三季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,智慧化农业智能农机作业节省人力,增加全天候作业能力。

农民种田有帮手,管理田地也有好帮手。
基地地块旁的二维码,记者一扫码就能立刻获取田地“信息档案册”,肥力、墒情、虫情等信息一目了然。“智慧稻作云平台的数字农田技术实现田地‘一地一策’和‘一地一价’的智慧管理,实时展示数字农田物联网监测、长势诊断、处方生成以及产量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。”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说。

在基地一块绿油油的稻田里,稻情巡检机器人正来回移动,小小“身躯”搭载了多光谱、深度相机、激光雷达、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,结合边云协同管控系统,实现多尺度、多角度的农田信息自主获取和实时分析。它犹如田间哨兵,全天候全气象条件下智能巡检,精确感知田块环境与作物长势,为农业全过程标准化种肥水药处方指导提供支撑。
而在另一块稻田上空,一架智能农业无人机腾空而起,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运行线路,开展农药喷洒作业。“基于精准的‘农业处方’,无人机根据地面起伏自动调节高度,药液、肥料雾化等级高,喷洒精准均匀,一小时至少可施肥撒药200多亩。”张小虎说。

如今,轻松又高效的农业生产,背后是智慧稻作技术的有力支撑。“智慧稻作技术将北斗导航、现代农学、信息技术、农业工程等应用于水稻生产管理全过程,以数字稻田技术、稻情遥感监测技术、种肥水药智能决策技术、耕种管收精确作业技术和智慧稻作管理平台等为核心,以农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、长势指标的立体化监测、栽培处方的定量化设计、农田管理的精确化作业为目标,建立以‘实时感知、定量决策、智能控制、精确投入、智慧服务’为技术内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方式,实现了水稻生产作业从粗犷到精确、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转变。”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说。